第53章 兴华中标

 张卿
    在兴华地产的会议室里,一众高层们齐聚一堂,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纷纷提出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张总,我认为我们可以兴建一座甲级物业大楼,并采用只租不售的模式来持有这座大楼。由于该大楼位于中环核心地段,只要我们牢牢掌握在手,其价值必然会持续攀升。这样一来,未来的利润有望翻倍增长!”一名高层满怀信心地说道。

    然而,张卿却轻轻摇了摇头,回应道:“根据我所打探到的消息,地下铁路公司已经与政府达成协议,必须耗费6亿巨资购买地铁站周边的地皮。这无疑给原本资金紧张的港铁公司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仅靠出租而不出售的策略,显然无法解决港铁当前的燃眉之急。”

    尽管这位高层的想法遭到了张卿的否定,但他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全神贯注地思考起新的应对之策。

    其他与会者也受到鼓舞,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探寻更具创意和可行性的方案。

    整个会议室弥漫着浓厚的创新氛围,每个人都竭尽所能,希望能为公司找到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又有一个高管站了出来,说到:

    “张总,不如咱们将地拍下来后,提供现金给港铁公司做建筑费用,这样既能缓解一部分港铁公司现金流短缺的问题,也能让咱们集团利益最大化。”

    在场众人听了纷纷点头,对这个方案表示极大地认可,认为这个方案有极大地可行性。

    但张卿还是摇了摇头,说到:

    “港铁公司显然也看到了这两块地皮的价值,如果按照常规分红的方式,恐怕港铁公司还是不会如意。”

    其实张卿完全可以写一份对标前世李黄瓜的竞标方案来夺标,但是为了锻炼公司高层的能力,张卿还是决定以引导的方式来开阔他们的视野。

    他们想不出李黄瓜那样的竞标方案来也很正常,毕竟时代只造就个人。

    前世的长实在没有开挂的前提下,从三十多个财团中脱颖而出,勇夺标书,靠的全是李黄瓜对于商机的警觉以及对人性的洞察。

    李黄瓜之所以能那么成功,是因为他脑子里的东西是一般常人所没有的。

    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集思广益、激烈斗争之后,张卿重点记录了一下现场表现不错的几个高层,打算以后重点培养。

    再锻炼的差不多了之后,张卿说道:

    “好了,我已经对标书有想法了,各位静候佳音吧!”

    大手一挥,决定散会。

    回到华人行大厦顶楼,自己的办公室后,张卿开始写这次的竞标书。

    一是将两个底盘设计成一流的商业中心和写字楼组合的综合商业大厦,建成后分层分单位出售;

    二是为了满足地下铁路公司急需现金的要求,兴华地产主动提供现金做建筑费。

    三是商业大厦售后盈利分成,打破过去五五对半开的常规,地铁公司占52%,兴华只占48%。

    同时兴华集团还会配合港铁公司,完工时间将与通车时间配合。

    再加上兴华地产名下几栋有名的大厦改建项目和这些年来张卿苦心经营的良好信誉,张卿有信心在众多财团中脱颖而出,从长实和置地口中虎口夺食。

    将竞标书密封好之后,张卿放到了保险箱内,等到投标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在亲自去交。

    1977年4月15号,兴华地产与和黄共同出资,以2亿港元的价格向淘化大同购入位于九龙佐敦谷的“淘大工业村”约22.26万方尺土地,计划于该地兴建大型私人屋苑,并取名为“淘大花园”。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