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奔向黎明(全书终结)
夏平
西川欲晓1909
他们也注意仁义社的一举一动,只是双方没有接触,从其它渠道了解到行程和产品,没想到仁义社的展馆不仅仅是一座展馆了,而是一座中国城。
雕梁画栋,江南川西民居,仁义社展馆的绝大部分原料都是从西川带出去的,整个建筑采用模块化、榫卯结构,由仁义社的工匠十来天就把展馆搭建完成。
仁义社是第一个进场的参展团,巴是第一个营业的参展团,立即得到组委会的高度重视。
当展馆搭成,更是让外国人瞠目结舌。
那精美的建筑,处处流淌的中国元素,让旧金山市民大开眼界。
大红灯笼、中国结、油纸伞、旗袍、汉服构成一幅中国画卷。
美国人并不了解中国,还认为中国男人是留着长辫,女人包着小脚,枯瘦如柴的东亚病夫。
现实完全击碎了他们的偏见,展馆展现了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仁义社并不承认被沙俄侵占国土)的国土上的各族人民。
参展的中国男人个个身高一米七五以上,女子一米六五以上,男的年轻英俊,女的漂亮多姿。
他们个个会英语,现在是冬季,个个穿着仁控区生产的皮夹克,羊毛衣等,更是彰显出青春的活力。
他们可是仁义社精挑细选的形象代言人。
由于他们就是模特,他们身上穿的皮衣、羊毛衫就被疯抢。
由于参观的美国人太多,直接带活了整个博览会。
美国总统还专门参观了仁义社展馆,对仁义社取得的开门红表示祝贺。
他要大力宣扬博览会,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来参加,仁义社展馆的开门红成为组委会宣传的绝好材料。
仁义社是懂得现代营销的,在展区内吃、穿、玩、休闲、体验都有,吸引的不仅是大人,连小孩都被吸引其中。
当袁世海的团队一来就看到卖疯了你仁义社馆,嫉妒得眼睛都红了。
他们立即布展,没想到仁社的工匠立即上前配合。
语言不通,仁义社的参展人员帮助翻译,在异国他乡,一下就赢得了袁世海参展团队的好感。
而且,仁义社有后勤支援团队,比如吃饭等生活方面都给于照顾,
这些让袁世海团队感谢不已。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