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番外二:关于红娟

 钟文姝贺实
    第247章 番外二:关于红娟(1/2)

    她越来越不愿意动了,只喜欢坐在院子里那把小闺女特意找人做的藤椅上晒太阳,没多久就能睡着。

    养了七八年的大黄狗隔一会儿就要汪汪叫几声,像是生怕她醒不过来。

    不过今天倒是难得精神,晒着太阳也不犯困,瞧着身边已经长成大姑娘的外孙女,她笑着开口:“然然看什么呢?”

    听见姥姥的声音,贺书然晃了晃手里的书:“二姨写的自传,写得可好了!”

    “是嘛,有写我吗?”

    “有啊,就属您和我妈被提到的次数最多。”贺书然搬着板凳坐到姥姥脚边,笑着道,“您给我讲讲您的事儿,我给您读怎么样?”

    “行啊,姥姥给咱们然然讲故事。”

    这得好好想想,要从什么时候开始讲......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距离皇城根儿一天路程的林家村多了个女娃。

    比起林家父母的失望,隔了一堵墙的林家老太太稀罕孙女,手一挥抱到自己身边养,还特意找了村里学问高的老先生给起个寓意好的名字:

    林红娟。

    老太太不识字,但一听觉得是个好名字,毕竟在那一群丫和妮里面,可不要太骄傲。

    农村的女孩儿不值钱,还没懂事的时候就得帮着家里干活,要是孩子多的人家,更得照顾下面的弟妹。

    她也因为有老太太的偏爱,过得比同龄的女孩儿好了不知多少。

    老太太是真疼这个大孙女,不仅晚上睡觉要搂在怀里,走哪儿也都要带着,见人就说这是她家大孙女,叫红娟。

    等到长大了一些,爹妈动了心思,想把大闺女要回来,多少能帮着干点儿活,再不济可以照顾下面的弟妹。

    谁知刚起一个话头,老太太就怒了。

    刚出生那会儿嫌弃是个闺女不愿意养,隔了一堵墙都没来看过几眼,现在想要回去,当她死了吗?

    瘦瘦小小的老太太,但要狠起来谁也拦不住,抄起擀面杖逮人就打,一点儿都不留情。

    不仅如此,气狠了老太太不仅不还孙女,还把大孙子也给带回了家。

    涉及到了儿子,爹妈不乐意,但老太太换了招儿,坐在家门口就哭,说儿子儿媳不孝,要逼死她这个老娘。

    这谁还敢说什么?

    那夫妻俩只能安慰自己,总归是自己的孩子,有人愿意花钱养是好事。

    “老太太哪里是想养孙子,都是为了我。”

    小的时候不明白,但她现在看得透彻,老太太是怕自己百年之后,她万一有个不顺,没个人撑腰。

    的确是这样,老太太大事上对她和大哥一视同仁,但小事对她处处偏袒,更是有意无意叮嘱大哥,要记得看顾妹妹。

    大哥十三岁那年,老太太也不知道怎么做到的,竟是直接把大哥送去了县城做学徒工。

    不仅如此,等她到了读书的年纪,老太太更是不顾村里人的议论,坚持让她读书认字。

    “人要读书,闺女更要读书。”这是老太太一直挂在嘴边的话。

    后来她经常在想,老太太到底是什么人,或者说到底经历过什么,才能有那样的眼界。

    只可惜,不成熟的时候很多思想都是一闪而过就被忽略了。

    她没来得及问出口,老太太在一次睡着后没能醒过来,她再也没能触碰那双粗糙但是温暖的手。

    【那是一九四四年,她十三岁】

    老太太走了,爹妈顿时支棱了起来。

    那堵隔开两个院子的墙被拆了,两个妹妹堂而皇之睡了她和老太太的床。

    不能上学了,爹妈说家里负担重,她是大姐,得让着弟弟妹妹,得多干点儿活。

    哦对,爹妈还说她有个娃娃亲对象,满十五就得嫁过去。

    她妈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说男方家就在村里,不好不坏的条件,但是离家近呀,她被欺负了也不怕,有爹妈姊妹给撑腰。

    这精明得呦,那是生怕闺女嫁远了,儿子有事需要帮衬找不着人。

    她被老太太养大,不算精明但绝不傻,而且从来不是逆来顺受的性子,摔了家里的碗筷,收拾东西就要去投奔在县城的大哥。

    踏出家门的那一刻她才想明白,原来这就是老太太给自己留的后路。

    她妈追着跑到了村口,引得不少人捧着碗看热闹,但她铁了心要走,谁也拦不住。

    彼时大哥已经在县城成了家,娶的还是东家唯一的闺女。

    准确来说是嫁。

    女方比大哥还大了五六岁,之前有个童养夫,没长大就死了,如今倒是和大哥看对了眼。

    大哥吃住都在女方家,以后还要给女方父母养老,妥妥是上门女婿了。

    她跑出来的时候干脆,临到了地才开始忐忑,她这可不是普通的打秋风,也不知道大嫂一家会不会有什么意见。

    好在那是一家良善之人,听了那对爹娘的作为,大哥气得跳脚,让她只管在这儿住下。

    嫂子许是看出她的不安,拉着她笑言:“这下好了,红娟你来了,家里一堆活能给我帮帮忙,我也能安心生孩子。”

    外甥还只是颗小豆子,家里也有做活的人,她知道那番话是嫂子给的定心丸。

    也不知道大哥是怎么跟村里那对爹娘说的,总之他们是一次都没来找过她。

    她也乐得当没有那回事儿,就这么在哥嫂家住了快一年。

    等到满了十五,嫂子牵线给介绍了个看铺子的活计,钱不多,但能养活自己。

    爹娘靠不住,跟着哥嫂也不是长久之计,只要自己能养活自己才是真理。

    这是她失去老太太后,悟出的第一个道理。

    看铺子也是门学问,有嫂子这份人情在,她跟着东家学了不少本事,后来教给儿女的那些人情世故也大都承了东家的情。

    工资的大半她都给了哥嫂,恩情还不完,但不能心安理得当做无事发生。

    留给自己的钱不多,除开偶尔给侄子带点儿零嘴,她一个子儿也不敢乱花,就盼着有一天能在县城有个自己的家。

    但还没等她攒够钱,东家先一步找上了她。

    东家两口子因着小儿子的关系,决定要去省城发展,问她愿不愿意跟着一起去。

    她没有多犹豫,像当初义无反顾离开林家村那样,现在她也要跟着一起走。

    哥嫂没多说什么,就是挺担心,准备了不少东西让她带走。

    临行前一晚,嫂子更是拉着她的手说了不少体己话。

    “这是这些年你给我的钱,每月我拿走了点儿,剩下的都给你攒着了,你一个闺女在外身上得有钱,要是有什么事儿总归底气足。”

    嫂子还说,在外要多长个心眼儿,千万不能露财,必要时候哭哭穷,给她缝了条带兜的裤衩,钱都记得藏进去。

    有了看对眼儿的青年也别急着进一步,送个信儿回家他们当哥嫂的也能给把把关......

    那晚是继老太太走后,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被当做孩子。

    接下来的几十年,她是妻子,是妈妈,是奶奶,是很多很多人。

    但再也不是孩子。

    【那是一九四八年,她十七岁】

    在省城干活和县城似乎没什么不一样,东家家里都是相处好几年的人,也就是来铺子买东西的客人换成了生面孔。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