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刑讯

 赵盏池素素
    第42章 刑讯(1/2)

    这是轰动天下的大事。赵盏是景王爷嫡子,皇室宗亲,是名满天下的年轻词人,谁会杀他?谁又敢杀他?朝廷震怒,派人到金陵城调查。很快,刑部尚书郑珍带队,共三十九名刑部大理寺官员到了金陵。景王每天就住在牢房,无论如何他都要问出是谁要杀赵盏。景王爷不走,刑部尚书这些官员如何走?索性一起住在了金陵大牢。活着的两名刺客不肯开口,很多重刑都用过了,早奄奄一息。再打下去,活口就没了。审查陷入了僵局。

    金陵距离临安不远,每日来往差役络绎不绝,说是询问调查进度,实际上很多差役都回避景王,暗中与尚书郑珍秘密接触。果然,郑珍提出想接手刺客案子。说是官家多次催促,不能再拖延了。王爷问不出什么,就让刑部来试试,毕竟刑部专司查案,或许能有办法。景王很清楚,刑部尚书自是得了密旨。刺杀景王爷嫡子这样的大案子,怎能着急要结果?景王要查出背后的指使,而朝廷却要尽快结案,不准继续查下去。景王万分恼怒,他坚持不移交案件。且将郑珍这些人排除在外,不准进监牢。

    刑部尚书郑珍见景王爷不肯移交案子,愈加焦急。官家的旨意没有多说。东宫却带来了指示:小蟊贼罢了,未必能受的了大刑之苦,要是受不住大刑死了,就死了吧。这话说得很明白。太子参与政事,可这指示九成九是出自太子妃李凤娘的嘴。太上皇赵构年老体衰,官家每天悉心照料,身子也大不如从前。怕太子继位的日子不会太远了。到那时,太子是皇帝,李凤娘是皇后,景王还是景王。得罪了景王,总比得罪了太子更好。郑珍不敢与景王爷为难,就上折子给皇帝赵眘。折子中说明景王不肯移交案件和罪犯,还将刑部大理寺官员隔离开,不准接触犯人。请求皇恩,准他们回京,反正在金陵城也是浪费时间。太子趁机与皇帝吹风,说景王手握重兵,根本不将朝廷放在眼里。建康军表面守卫京畿,万一起事,后果不堪设想。

    赵眘日常照料太上皇赵构,仍是大宋皇帝。他多少掌握了些消息,尽管无证据,仍是将矛头指向了太子。太子软弱,所有事务都由太子妃李凤娘做主。李凤娘父兄也手握兵权。赵眘想要将此事压下,并不是惧怕李家兵权。李家兵权和景王的兵权相比,实力不如,距离又远,威胁不到京城。真要是被景王查出什么,震怒之下,绝不是闹着玩的。虽然赵眘信任这亲弟弟,也知丧子之痛足以令景王乱了神智。太子妃做了错事,就是太子做了错事,太子做了错事,就是皇帝做了错事。这件事必须要皇帝亲自来善后。气恼归气恼,一个是儿子,一个是侄子,该怎么选择,还用犹豫吗?太子是错了,暗地里训斥,不能公开。更不能让景王查出什么。到此为止,保证今后不会再发生,给赵盏一些慰问,也差不多了。景王该懂得其中隐情。赵盏平安,没出大事,就算了吧。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