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南北交困
赵盏池素素
回到南宋做皇帝
金国兵部直接派出高级武官接管,之前负责看守的士兵军官全部押回中都受审。经过仔细调查后得出结论:这样的冬天,大雪封山,有大军守备,赵盏绝不可能逃出去。军营每天送两顿热饭上山。从当日晚饭到次日早饭,间隔不过六七个时辰。这么短的时间,他如何神鬼不知的逃出去了?唯一的可能,就是赵盏被山中野兽吃掉了。纵然在关押赵盏之前仔细检查过,没发现野兽踪迹,仍不排除龙台山中有熊虎躲藏洞中,躲过了检查。这是最符合常理的推测,否则就是上天入地,无法解释了。反正边境出现了冲突,按规矩,金国就要杀赵盏。赵盏左右是死,怎么死都是死,免得金国亲自动手。等景王派人来索要尸身,便拖延不给,寻个尸首埋葬。过几个月,尸身腐烂,就难辨真伪,景王也说不出什么。景王与宋朝廷结下杀子大仇,若起兵叛宋,大金则能除去南方威胁。待春来雪融,与蒙古决战,击败蒙古,转身伐宋,天下大事可定。金廷不去追究赵盏到底是怎么没的了。
三月初,江南柳絮纷飞,迎来了春天。金蒙边境依旧寒冷。好在只需再等待一个多月,气温回升,就能与蒙古决战。为了这场决战,金国准备了整整一个冬天。北方大营,物资充盈,将士士气正盛。北方边境的一切都按照完颜璟的谋划有序推进着。南边却和预料的大大不同。赵盏被杀的消息传遍了天下,金国枢密院并未收到景王兴兵反叛的消息。景王也根本没派人来索要赵盏的尸首。陕西边境的宋军主动撤回,转为防御。景王驻地前线,不见丝毫异动。太平静了,平静的出奇。却仿佛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完颜璟莫名其妙的心慌,寝食难安。他发觉要有大事发生,偏说不清楚哪里不对。只求时间快点走,快点与蒙古决战,击败蒙古,万事大吉。随后,枢密使完颜襄上报,很多在宋朝的密探失去了联系。情报网络被一网打尽,直接导致金廷成了瞎子,对宋朝发生的事全然不知。
距离雪融,还有半个月。金国北方军事统领仆散揆调兵遣将,部署完毕。金军休整一个冬天,精锐之师,跃跃欲试。仆散揆信心满满,战事一起,不消十日,定能将捷报传回中都城。谁知次日清晨就接到了枢密院的调令,要调走两万精骑兵和三万精锐步兵。北方边境总兵力二十五万,精锐十万。忽然要调走五万精锐,尤其精骑兵是军中主力,这还如何对敌?仆散揆一句将在外,拒绝调兵。完颜雍料想到这样的结果,一天内接连几道金牌圣旨,仆散揆眼见无法违抗,不得已接了军令。
精骑兵先行,步兵随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南方边境。难道金廷不明白临阵调兵的危害?属实是无奈之举。根据军报,宋军在陕西汉中,湖北襄阳,江苏扬州三地集结重兵,总兵力达三十万。这三个方向应对的正是宋朝三个主力作战军团。景王的建康军不必说,其余两个军团的战力也都不差。又是兵分三路,战线长两千余里。金军精锐兵团总数十五万,有十万在北方边境。其余五万精锐,哪怕算上民兵,凑齐三十万,也应对不了三十万宋军主力。若南方战线失守,大片土地都会被宋朝夺回。说不定连中都城都要遭到威胁。可若是南北战线都失守,金国就要遭遇南北夹击,距灭国不远了。金廷经过激烈商议,哪有万全之策?宋朝清理了金国密探,自是要干大事。没了密探,宋朝发生了什么,短时间内,金国无从知晓。宋朝未必是虚张声势,不能不防。如果不及时应对,宋朝当真发兵,一切都来不及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