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先制备个碳纳米管吧

 赵小侯
    除了石墨烯之外,这些年不少实验室也将碳芯片的目标对准了碳纳米管。

    相对于多层石墨烯来说,碳纳米管在通断电状态的调整上似乎更容易一些。

    但碳纳米管在制备过程里的统一性还无法做到,并且如何将无数微小无比的碳纳米管制成芯片,也是一个难题。

    这些碳纳米管在制成的时候,都是浸泡在化学溶液里的混乱状态。

    总不可能让科学家们用电子显微镜盯着,然后制造一种特殊的纳米级工具,将碳纳米管一根根的排列好,做成芯片吧?

    当然,科学家们的脑子还是很够用的。

    有利用磁场来给碳纳米管排序的,有利用电化学反应来给碳纳米管排序的。

    但至今为止,实验室里还没有人研制出一款能够正常运转的碳芯片。

    期间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赵小侯这次科研项目,主打就是一个广撒网的目的。

    因而他仅仅只是在实验大纲上消耗了10点科研自由点,确保这个科研项目按照实验大纲进行下去,能够出成果。

    至于后面,他准备先做实验,看看情况再说。

    毕竟这科研自由点还是很宝贵的,他要节约,不能乱用。

    之后,他就找到了李教授以及王教授,想要邀请这两位加入到自己的项目里。

    毕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嘛。

    如果这两位大佬能够加入到项目里,赵小侯不知道能够省多少心。

    只可惜,这两位教授都拒绝了赵小侯的邀请。

    这倒不是他两位感觉在曾经学生手下做项目会有多丢脸,完全是因为他俩手上有事,走不脱。

    李清源教授之前筹备的项目终于拉到了足够的资金,正式启动了,所以没时间参与到赵小侯的项目里。

    而王兵教授则是承接了上面分发下来的一个石墨烯项目,也走不开。

    既然两位教授都没时间,赵小侯也只能无奈的退而求其次,让两位教授给自己推荐几个能干活的人。

    这也是赵小侯太年轻,没有学术地位导致的问题。

    他实验室里那几个留下来的本科生,暂时也就只能打打杂了。

    要说让他们直接参与到这个项目里来,他还是有点不太放心的。

    有一说一,项目的总负责人是他,执行负责人也是他,除此之外,他还需要几个能够做实验的熟手!

    这一点,本科生是不太可能做到的。

    还好,李教授和王兵教授两人答应了他的请求。

    几天之后,就给他推荐来了三个刚刚毕业不久的材料学硕士。

    这三个硕士也都不是普通人,其中一个叫米来娣的妹子是丑德拉斯国的麻省大学材料系毕业的硕士,其余两个是京北大学材料系毕业的硕士,分别叫张鹏,郑光辉。

    至于博士,也有,但人家不愿意来私人实验室啊!

    顶尖名牌大学以及国外名牌大学的材料学博士毕业生,谁会选择一个国内私人实验室就职的?

    不要自己的学术前途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