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日收过千

 马卫东
    马卫东溜达着来到了紫禁城前的广场。

    此时的广场,远没有后世那么多的游客,虽然也有不少人,但看起来还是有些空荡荡的。

    在广场上,一左一右有着两个摊位。

    这两个摊位,都由三轮车改造而成的,后面是一个大大的玻璃箱。

    左边的玻璃箱上面,用红漆写着:“京城特产 冰糖葫芦”。

    而右边摊位的玻璃上,则是用中英双语写着:“美味酱香饼 Chinese pizza”。

    两个摊位的员工,都穿着白大褂,一看就是“国营企业”的员工。

    当人们看到他们大褂胸口处,写着的“京城食品厂”几个字后,更是有不少人目光流露出浓浓的羡慕。

    这些人其实是合作社的人,马卫东的这些工作服,也是从京城食品厂买来的。

    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拉大旗作虎皮。

    马卫东丝毫不怕露馅。

    之前借助张大妈的关系,他们合作社已经跟京城食品厂联营。

    在八十年代,联营是一种很常见的经营方式。

    其中乡镇企业(或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进行的联营最为普遍。

    比如苏泊尔,过去只是一个小小的农机厂。

    在与双喜厂达成联营后,获得了对方的技术支持,从而能够制造高压锅。

    后来两家分道扬镳后,才成立了这个品牌。

    马卫东他们合作社和京城食品厂达成了联营,自然也能够使用京城食品厂的品牌,所需要的就是付给对方一定的资金。

    当然,有张大妈的关系,现阶段是京城食品厂在扶持合作社。

    不但按照收购价将糖和水果卖给他们,还不需要他们缴纳联营费用。

    马卫东来到一个摊位前,笑着问道:“都还适应吧?”

    其中一人不好意思的说道:“刚开始不好开口,但只要开了口就好说了。”

    马卫东看了眼玻璃柜里,插得满满当当的糖葫芦,问道:“今天销售的怎么样了?”

    另有人回答:“到现在已经销售出去768个,800个的目标肯定能够完成。”

    “嗯,不错。”

    马卫东微微颔首。

    他并没有安排这些人销售太多,紫禁城广场这里的目标就是800个,而天坛和北海公园那边,则是每天500个糖葫芦。

    反正有了三十个新人的加入,合作社的劳动力已经变得非常充裕。

    马卫东给这些人划分了一下工作范围,一部分人专门去京城食品厂运输原料,一部分人专门制作糖葫芦,一部分人则是专门进行售卖,每个星期轮换一次。

    为了保持稳定,也为了公平,所有人的工资都是一样的。

    由于劳动力远远超出,马卫东并未搞计件制。

    现在他可不需要这些人拼命干活,只要能维持住合作社就行了。

    这其中,分配给制作的人数最多。

    毕竟,马卫东还需要这些人给自己制作酱香饼。

    这才是他收入大头所在。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