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反差之下
楼间风雨
少年听雨阁楼上
衍香楼建于民国末年,虽然外墙还是用的土夯工艺,但里面几根承重柱子则是由石砖垒砌。而且楼内居民都是本地的大户,维护程度相当不错,除了内构的一些木制部分会随时间朽蚀,几十年来其他地方都几乎完好无缺。只是在上世纪末,一场小火灾烧到两只承重石柱,救火时人们就已听到微弱的内部崩裂声,却没意识到之后会产生垮塌。
从那之后,楼里搬走了一大批年轻住户,一直到零二年左右,衍香楼已经很少有留下的居民,原先在楼里主事的江家人也只剩下几位老长辈。柱子垮塌不久,时任副镇长的江茂勤找来林志文对自家老屋进行评估,最后结论则是不适宜居住,也就是被评定为危楼,之后为了劝离这些老人,工作人员只能展开常年拉锯战。
不过它好歹是大型建筑,即便有小部分损坏也不影响整体结构,重新更换几只柱梁就能变得和原先一样坚固。而比起土制墙体,这种结构已有些许现代建筑结构的影子,使用了靠近现在人们熟知的技术,这也是志文他们为何要选择衍香楼作为修复试点项目的原因。
毕竟那些时代更为老旧的土楼,都是按照千百年来口耳相传的技艺修筑,能找到的古籍上也只留下只言片语和零星图解,而现在几乎已找不到那些失传的手艺匠人。如果真要遇上破损程度很大的土楼,估计只能想办法弄上钢筋水泥,但那样就彻底变味了。
正是在志文修复衍香楼的过程中,他又想起之前遇到的那位老先生,也就是张云升。在七年前那次偶遇之后,双方也只是留下了联系方式,所以志文当时也是抱着试探性的态度去拨打张老家里的座机电话,他当时甚至觉得自己的请求有些过分。
因为他很清楚,衍香楼其实并不算超过百年的古迹,自己的求助或许并不能得到什么回应。但最终老人不仅来了,还带过来一群古建筑修复的专家…
一开始志文也没想到,修缮一座老房子居然会耗费几十上百万,更何况这工程量也不大,楼里情况他早就带人评估过,出问题的就只是两根破裂的石柱子而已。
不过张老的眼光当然和常人不一样,志文看到的仅仅是一栋农家居民房,而老人眼里它就变成了需要精心处理的文物。所以当时二人之间也产生过不少意见分歧,志文总觉得花销太大,张老则觉得保护力度还不够,用料和工艺也不够还原…
后来二人逐渐在意见上获得统一,志文见识了不少专家级的技艺,也认识到很多东西必须按照繁琐耗时的古法,才能让它真正恢复原本样貌。另外一头,张老也慢慢发现,土楼和他以前接触过的任何古建筑都不一样,这是属于最底层民众赖以生存的居所,并不是什么王宫墓群,更不是出土文物,必须找到一个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