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味道与记忆
楼间风雨
少年听雨阁楼上
抬着一整箱的茅台,志彬敲开了林哲贵家大门。
不知为何,林家鲜今天并没开门营业,志彬吃了闭门羹后只好找到老人家里来。
他本想多带点东西,但林洋从早上就跑得不见踪影,自己一个人也提不动更多礼品,想了想就先暂时投其所好带一箱好酒过来。要是三伯不肯点头,下次再想办法多备些。
这次来之前他并没有提前打招呼,倒也不是志彬不懂礼数,之所以选择搞这种突袭,主要还是很多东西在电话里说不清楚,当面邀请才显得有诚意。另一方面,他也怕三伯在电话里直接一口回绝,那之后再想说服就难办了。
志彬之所以觉得老人受邀的意愿不太大,也是前段时间就听起他讲过,这些年做餐饮生意已经倦了,即便现在只守着一家店面,老人都有些力不从心。
如今在市区经营传统客家菜也没什么赚头,这些年来,林哲贵经历了白手起家到三家分店,最后又慢慢缩减规模到一家小店,是见惯了行业变迁和人情冷暖。一些手法老道的传统菜式已经慢慢不太受欢迎,而他当初教会的徒弟们,要么是去外地另立门户,要么是想着法子求新求变,为了一味迎合现在人的口味,几乎把老手艺改了个遍…
再后来,也不是老人自己不愿收徒,而是没什么人主动拜师了。而且这年头也很少有人能耐得住性子,花费好几年时间去磨炼功夫。其实他的馆子里常年来很缺人手,只不过老人开出的工价一直很低,导致好多打杂的最后都跑得没影,连坚持半年的都很少见。
也不是林哲贵吝啬,他的店面还是出得起这点杂工佣金的。但老人心里总觉得,自己这身本事当初多少人求着学他都不肯,现在这些年轻人都要求那么高的工钱,一个个心气还狂得不行,只想着赶紧发一笔横财,有哪个是真心学艺的?
有句老话说,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工钱开得少,总会在其他方面补回来。其实只要是愿意沉下心待在林哲贵身边,老人也肯定不会亏待他,哪怕薪资一开始不高,但老人却愿意教会几手千金难买的真功夫。等日后真能有本事出师单飞了,还能赚得少了?这当然也算是老一辈人筛选徒弟的一种方式,只不过如今很少有他这样执拗的师傅了。
换句话说,他有自己的骄傲和坚守。以林老三当年的响亮名头,完全能以自己的影响力让那些小年轻来免费打工,甚至叫他们掏出不菲的拜师红包。只不过随着那些传统菜式日渐衰微,愿意掏腰包买配方的就只有同时代那些老辈子,真想从他手上学艺的也几乎找不见。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