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利民工程

 楼间风雨
    第27章利民工程(1/2)

        就这样,张老没日没夜查着档案资料,调研组马不停蹄流于坊间寻觅高人。在最终方案的各方面评估结果出来之前,都不好再轻易动工。毕竟衍香楼算不上成功案例,大家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和经费去浪费,承启楼必须做到一次完善。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意外的发现,让项目提前上马了一个多月。

    原本按照张老的预估,即便自己每天泡在博物馆里,再加上志文的帮助,想要找到一种真正适合的翻修技术,一两个月的功夫估计都拿不下来。然而所有人都没抱希望的调研组那边却忽然有了成果,据说在三庙镇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曾于上世纪中叶亲身参与过好几次土楼建设,而且师从当时久负盛名的建筑师,学艺经历甚至能追溯到建国前。

    只不过老人命运凄惨,虽逃过了几次病魔缠身,如今却又聋又哑,几乎难以正常交流。好在他颇能识字,通过书写沟通得知老人如今还头脑清醒,只不过深居陋巷常年无人过问,要不是他家门口那副遒劲有力的毛笔字春联极其醒目,调研组差点错过了这样的拜访机会。

    老人姓徐,也曾有一双儿女,然而儿子在八二年抗洪时牺牲,女儿远嫁之后几乎没有回来过。现在孤苦伶仃守着镇上的安置房里,平时只能保持着最低生活水准,说不准在家有个三长两短都没人知晓。清贫的家中最多的就是各种报刊杂志,看来是常年保持着阅读习惯,不过从他平时经常吃的盐水青菜煮面来看,读书也许成了他仅次于饮食和医药的大开销。

    很快大家把徐老太爷请到博物馆,张教授毕恭毕敬以礼相待,并拿出自己整理的那些笔记给他过目。对方只看了一眼,脸色立刻变得无比专注,神情就如同回到当年的建设现场。阅完不久他也拿出纸笔,在原先图纸的基础上做出了详尽的辅助批示,一双老手虽然偶有颤抖,却能如机器一样精准,那些线条也画得笔直,可见多少年来那些精湛技艺也从未被遗忘。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