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模板的意义

 楼间风雨
    第34章 模板的意义(1/2)

        出发考察前,志文再次度过了一个不眠夜。

    他反复致电张教授,想知道留下的这些图纸是否真的能立刻投入实际应用中,也迫切希望自己能尽快投入到改造工程里。不过张老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他只说一切都要根据实际考察结果,毕竟工程方面的一切预想方案都需要结合实际,没有什么所谓的万能图纸,之前在承启楼做的一切数据哪怕再细节,也不能直接套用到另一栋楼里。

    “张老师,我还是有点不明白,您这份模板既然是从承启楼的具体施工进度里总结出来的,为什么它还是显得有些高度概括化?”

    “林师,这个问题其实你比我更清楚答案,我们虽然是专程过来为土楼申遗做努力的,以后也会经常造访,但终归不会在龙岩滞留太长时间。目前登陆在册尚在使用的土楼总计有大大小小四千多座,这些楼都是当地人自发建设的,它们之中也有不少都和承启楼设计造型迥异,规模大小方面更是完全没有任何规范,所以我们当初创立这个模板的想法,就只是为了给本地人留下一份直观的目录而已。”

    张教授这话不假,他们留下的所谓模板,其实也仅仅是一份总结性纲领,旨在为以后的土楼翻修提供思考和建议。所以那些当时使用的图纸数据都是具体放在承启楼的施工环节上,当然不可能被直接用于其他同类型土楼。他们临走前之所以要把这些东西交给林志文,也是想让志文通过更多实践,把这份目录一样的东西变得更加具体。

    “志文同志啊,你是干了建筑行业这么多年的,应该知道一份模板的意义决不在于让人照猫画虎。尤其是对于一些即将失传的技术来说,它承载的更多还是一种保留方式,毕竟土楼即便维护再完好,它终究有一天会崩塌,它们彻底消失在人们生活中也只会是时间问题。站在考古角度去看很多问题时,不得不显得有些残忍,所以我们创立具体模板,为的就是能给后人留下一份文档记录,哪怕他们永远不会按照上面的方式重新将其修筑起来,我们也要告诉后人,这些东西曾经有过各式各样的存在形态,并且技术还未流失。”

    听完这番话,林志文忽然觉得醍醐灌顶,他现在才得知张老他们的真正用意。土楼模板的实用价值在现在来说还未开发全面,甚至随着时间推移还会日渐消弭。而将其中能提炼出来的古代技术具象化并存留下来,才是文保事业的核心关键。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