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热爱的渊源
楼间风雨
少年听雨阁楼上
志文心里当然清楚,只要评审组感兴趣了,那就绝不会是见一面这么简单,这明显是要当面问他一大堆土楼的技术信息。
在接到通知后,志文虽然心里比之前还紧张,但比起那几天苦苦等待消息,这种能与评审组交流的机会岂不正是千载难逢?于是他带着整理好的一大堆蓝图模板和电子文档,忐忑不安地赶往修复现场,当年在建筑学院做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志文都没这么紧张过。
而刚刚抵达那座受损严重的土楼,评审小组们也没有直接过来长篇大论,而是让他先带着工程队赶紧做修复。毕竟土楼里还住有居民,最近这雨也下个不停,于情于理都应该以抢险工作为主,把漏洞补好保证居民的受损最小化才是重点。
在翻译人员告知了评审组的用意后,志文当然也没过多寒暄,直接带队开工,只用了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将原先损毁严重的屋顶补了个八九不离十,至于墙面部分的修复,就只有等到雨过天晴再做修复。而在他工作期间,专家们自然也没闲着,不仅用相机把整个修复工作全程记录下来,也不忘继续在随身的小册子上写着什么。
等到施工队整理好工具散去,专家们这才过来准备好好采访一下他这位‘匠人’。
不过在正式问答之前,志彬也从包里取出他早已准备好的大堆资料,还拿出几张刻好图纸模板的光盘,并统统递交过去。在翻译人员向评审组解释完这些东西是什么,以及它们的来历后,大家明显被如此仔细的工匠精神惊讶到,还有不少对志文竖起大拇指称赞的。
之后双方也围绕着技术上的问题大概讨论了一下,志文反复强调了这些技术都是完完全全按照古法复原的,几乎没有使用什么先进的现代材料和工艺,所以最终的修复效果也绝对会以土楼原本面貌展现。但聊了不久之后,志文却发现对方的兴趣话题却好像并不只是在修复工作本身,甚至也对土楼的建造工艺兴趣不大。他们问了一会儿,反倒是对志文的职业身份,以及他当初为何要花费那么多精力去寻找这些工艺感兴趣。
“林先生,加布里教授想知道,您作为工程师出身,虽然对现代建筑技术颇有心得,但寻找一种已经接近失传的古代工艺,却是一件堪比考古工作的难题。很多非常专业的历史研究者终其一生可能都想完成这样一种成就,您又是如何做到能把它们完全复原的呢?”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